5月14日晚8点整,三大国际艺术家将于PARK19艺术空间联袂上演“Apocalypse PRD岭南启示录”,他们分别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埃米尔·泽尔(Emile Zile)、弗兰西斯·德·埃斯(Frances d’Ath)及来自英国的保罗·佚马里(Paul Emmanuel)。这次艺术展演以“广州.荔湾.魔鬼.恶梦;死亡.金属.情色.春宫图;状元坊.酸溶的封面女郎招贴画;溯流而上.超乎想象”等关键词作为主题,以DV装置、DV展示、现代舞、行为艺术等作为表达方式,广州的艺术爱好者可藉此机会实现与国际化艺术的零距离接触。
展览排期:
2006年5月9日-5月14日 Emile Zile DV装置展示
2006年5月12日晚9:00 Paul Emmanuel DV 展示
2006年5月14日晚8:00 岭南启示录现代舞、DV综合展演
免票进场
地点:PARK19艺术空间
(广州市南泰路168号2号楼807,江燕花园和南泰百货批发市场附近)
经过江燕花园的公车线路:13路 178路 180路 221路 530路 544路 546路 55
路 86路 87路 夜16路 夜20路 夜32路
经过南泰路的线路:186路 192路
引发思考:
思考一:国际化的视觉冲击
广州要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似乎言之过早,但不代表精神上我们不可以面向国际化,刚好相反的是,在广州成为一作国际化都市的实体前,更要求活在广州的人们——至少要有那么一个群体,拥有怀抱世界的思维。
人的渺小决定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是狭窄的并且也只能是狭窄的,而这一狭小空间在物质膨胀的现代社会又被更进一步地压榨,有人越来越多地丧失自我,有人不知道前路何方,人类举步维艰。我们走出了家门,走不出生活的城市;走出了生活的城市,走不出血液里家的命脉:世界终究承载着我们的脚。面对逆境是顺从还是奋起反抗,世界到底能否被人为地改变,这是不言而喻的。城市中总有仰首呐喊的人,他们渴望自由。
这都可以成为我们迎接国际性艺术展演的积极理由。
思考二:预想不到的先锋艺术
“Apocalypse PRD岭南启示录”艺术展和一系列吸引眼球的敏感词汇相关:广州.荔湾.魔鬼.恶梦;死亡.金属.情色.春宫图;状元坊.酸溶的封面女郎招贴画;溯流而上.超乎想象……这注定了它对人性深处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疼痛的挖掘性。忽略,不等于不存在,你所忽略的正好是你所恐惧的,而现实则告诉我们,克服恐惧的最佳方法是直面而非逃避。
先锋艺术常常在受到一面追捧的同时遭遇另一面的质疑,其将生活夸大、扭曲甚至丑化安置于舞台上的举措或被盲目认可——反正看不懂的就是好的,或被斥为不知所云亵渎生活,很少能在大众娱乐当道的文化体系中得到公正的待遇。先锋艺术不能被分析,某个具体的行为不一定包含你所认为有的意义,却可以被理解:在繁复的表演背后,主题往往是单调的。换个说法,先锋艺术玩的就是手段,将简单的主题深化,表达的最终目的不一定是主题,而只是“表达”这一过程。
生活惯于以获取最终结果为目的,所以人总是活得很累。5月14日,给对生活疲惫的人们一个远离疲惫的理由。
思考三:对岭南文化的另类解读
“岭南启示录是对众多的魅惑、困扰和无眠的夜的缓慢的释放。”弗兰西斯如是说。可以说弗兰西斯对岭南文化的表达与解读更是世界的,而非岭南的。岭南启示录到底启示了我们什么?传统的本土文化心态是温和的,崇尚自然与安定的,但我们这块土地上并不仅仅只有萌生于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她以开放性的姿态迎接各方来客,贪婪地糅合着别人的思想精粹甚至糟粕,她变得迷离不已面目模糊,没有人知道她还保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是困惑的载体。
我们生于岭南长于岭南,我们自问我们的精神也是岭南的。“本土的”,这是一个多么值得骄傲的形容词。但当本土思维遭遇世界性的解读,我们习以为常的骄傲就一下子支离破碎,在我们自己、世界,以及两者之间,我们都需要寻求一种全新的、理智的态度。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文化上也同样适用。
思考四:国际艺术家眼中的广州
为什么选择广州?弗兰西斯认为“这座城市既是它又非它”。她毫无特色,她以别的城市作为模板构建,她有城市的一切共性:高楼、地铁、火柴盒般的空间、在公交车上毫无表情的脸孔……但她明明又是独特的,她是广州,而不是香港、台北。这不需要用调查及数据加以佐证,当你走在这城市的心脏,你在这城市的“火柴盒”里与别人高谈阔论,你口里嚼着这城市的便当,你会清楚你是在广州,她有她的历史与独立性,即使只是一种感觉。
或者这就是广州。她有别人所拥有的,也有别人所没有的。“既是它又非它”。
思考五:Park19艺术空间:理想不是孤独的
埃米尔、弗兰西斯和保罗在广州在合作给人的感觉是温暖而奇妙的,这次的艺术展演的主办方Park19艺术空间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异国合作的舞台。Park19艺术空间是南方民间艺术机构,旨在搭建开放、国际性的艺术平台,为更多的国内外艺术家、创意工作者提供一个理想的栖息地,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推动南方艺术事业的发展。
理想从来承受不起孤独,特别是在人们利益关注以外的文艺活动。因为缺少关注,所以“关注”变得弥足珍贵,甚至是必要的。有人认为文艺就应该是孤独的,这是将创作过程及创作结果混为一谈。如果文艺只能孤独,我们将如何抵挡物化社会下的心灵空虚?我们只是需要关注,要付出的也仅仅只是关注。
(责任编辑: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