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解放与妻儿离散
在翁家绿意深浓的院落中,翁宏勇开始了他的讲述。宏勇的母亲吴出田是翁桂芳的元配妻子,打小双方家长就订下了这门娃娃亲;而翁桂芳要寻找的却是在广州读书后相识并娶进门的第二位妻子———霍焕英及其所生的一双儿女。
翁桂芳原名翁开第,虽出生在贫农人家,自小十分聪慧,读书成绩向来很好。1932年6月,翁桂芳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一步兵科。告别了老家万宁家中的父母妻子,翁桂芳来到了广州。1935年7月,从黄埔军校毕业的翁桂芳被分配在了广州工作。1936年,翁桂芳到原广州市珠江桥附近的旧河南街上租屋居住时,与祖籍佛山的妙龄女子霍焕英相识,珠江边上,温柔的情愫在两位年轻人的心中悄悄地萌生,在旧式的年代迎娶第二位妻子,家中并无反对,翁桂芳便把霍焕英迎入了翁家门。婚后,霍焕英为翁桂芳生下了一男一女,男孩名为翁亚虾,女孩名为翁亚妹。
翁宏勇说,关于与霍焕英相识的过程、婚后的生活片段,父亲从未向他提起过。转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初美丽的霍家女子焕英与年轻英俊的中校翁桂芳在繁华的广州城里,曾有着怎样浪漫的邂逅,甜蜜的爱情,温馨的婚后生活,旁人也都无从知晓。也许,与霍焕英相识的那些美丽片断,翁老只是独自一人收藏在他的记忆中,用他的余生细细回味吧。
1945年,翁桂芳被派到汕头市警察局担任代理巡官(相当于现在的局长),一年后又调任回广州。1949年10月,在向妻儿做出一定及时返回的承诺后,翁桂芳独自一人回到万宁探亲。谁知回到万宁后不久,广州一个要好的朋友捎来消息,广州已经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解放了,在国民党政府就职的翁桂芳最好暂时不要回广州。为了不牵连妻儿,翁桂芳留在了海南,并向当地的人民政府投诚。从此,翁桂芳与广州的妻儿便天各一方。
三番四次苦寻妻儿
海南解放以后的前20多年,翁桂芳的日子并不好过,从翁宏勇向我们出示的一份1983年万宁县人民政府下发的文件《关于翁桂芳案件的复查处理决定》中可略知一二。文件中说,1951年和1954年,翁桂芳先后被万宁县人民政府分别派任城西乡上灶初级小学和长西乡第一联村小学校长。1955年下半年,因为曾经担任过汕头市伪公安局代理巡官等反动职务,翁桂芳被仁里乡政府勒令回家,就地劳动改造。
翁宏勇说:“从懂事起到平反前的那段时间里,我很少看到父亲的笑容,父亲的情绪一直都很悲观。”
在翁宏勇的记忆里,那时每天除了劳动和被叫去训话以外,父亲多数时间都对着家里的墙壁发呆。母亲曾告诉他,回乡头几年,父亲与广州那个家还有书信来往。在被认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后,为了不牵连在广州的妻儿,父亲将所有的书信烧毁了,连地址都没有留下。从此,父亲与广州妻儿的联系便完完全全地断绝了,但老父亲心中肯定有无限的牵挂和想念。
1979年,翁桂芳平反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对妻女的思念,开始不断托人寻找他们。家里人都支持翁桂芳的行为。1980年,在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的条件下,翁宏勇咬咬牙,挤出一些钱,委托到广州出差的熟人在《羊城晚报》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可惜石沉大海毫无回音。
1981年,翁宏勇听说父亲以前警察局一位老同事的女儿在海口某农垦医院工作,便赶去寻找线索。谁料从这位女士口中得知,虽然她的母亲以前的确与霍焕英有联系,但刚刚过世,现在她也不知道霍焕英一家的下落。
尽管知道是在茫茫大海里捞针,但在往后的每一年,只要知道有亲戚或朋友要去广东,翁宏勇总会拜托他们找寻父亲以前在广东工作时的老同事,希望能通过他们获知霍焕英及那一对姐弟的下落,可是一直都没有好消息传来。
借助党报 找寻妻儿下落
转眼26年过去了,虽然多方苦寻,但线索极少,翁桂芳一直都没能找到他思念多时的妻子与儿女。
几个月前,由于一时不慎,翁桂芳摔了一跤,以致于腿骨折断,目前还未能恢复行走。随着岁数的增大,越发担心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翁桂芳寻找亲人的心情更加迫切了。经过商量,翁家父子决定再次利用媒体的力量来找寻线索。在翁桂芳的口述下,翁宏勇写了一封给海南日报的求助信。翁桂芳在信中说道:解放后,本人经多方联系,都没有找到亲人。临入土之时,妻子儿女们仍杳无音讯,入土无安。希望通过党报在有生之年打听到妻子儿女安好,实现本人50多年来的日夜冥思。字里行间,渗透着这位耄耋老人早日找到亲人的迫切与渴望。
如今,翁桂芳已经年逾99岁了,记者想找寻他和妻儿的老照片,却一张都找寻不到。这段年轻时代的情事,憾事,牵挂了他这一生,便是“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愿这份牵绊了半个多世纪的思念,不要成为老人一生的遗憾!
万宁县人民政府文件万府发(1983)96号
关于翁桂芳案件的复查处理决定
翁桂芳,男,家庭出身贫农,本人成份学生,文化程度伪广东省军事学校毕业,汉族,系万宁县万城镇仁群大队上灶村人。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在上灶等小学任教。1955年下半年因个人历史问题被勒令回家当作历史反革命分子就地监督劳动改造。
现经复查,翁1951年和1954年先后由县人民政府分别派任城西上灶初级小学和长西乡第一联村小学校长。因为翁曾任过汕头市伪公安局代理巡官等反动职务,1955年下半年被仁里乡人民政府勒令回家并当作历史反革命分子就地监督劳动改造。经调查,翁1945年任汕头市伪公安局代理巡官等职是实,但没有发现什么罪恶,也不曾被划为历史反革命分子,没有戴帽子(公安局无档可查),1955年以翁有个人历史问题勒令回家,并当作历史反革命分子加以监督劳动,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群众的行动,不是县政府的决定。1979年万草发(79)1631号文《关于摘掉翁桂芳帽子的通知》是错的,应予取消。现决定:收回翁桂芳按新小教八级工资办理退休,被处理回家期间计算连续工龄,工资不补发。
万宁县人民政府
1983年7月27日
《海南日报·往事版》联系热线:13078936156 13976651586
(责任编辑: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