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连日来,下关一中的王海莲同学成了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人物,她以611分的高考成绩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并获得该校在全国仅有的21个名额的全额奖学金。王海莲同学为什么会以611分这个并不算高的成绩被香港(香港说吧)浸会大学录取呢?
最近,记者走近了王海莲,探访她的成功“秘诀”。
自信 让她得到招生人员的认可
12日下午,记者在下关一中见到了刚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的王海莲。
接到香港(香港说吧)浸会大学参加面试的通知时,正值全省高考前第二次统测。
当时,香港浸会大学招生工作人员曾问王海莲,如果我们学校同意录取你,但要让你换一个专业,你是否同意?王海莲坚决地说,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宁可放弃、重新选报一所学校,因为对不感兴趣的专业,自己虽然也会努力去学好,但不会做得最好。
王海莲以自信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赢得了香港浸会大学招生人员的认可。通过面试即提前成为香港浸会大学同意以全额奖学金录取的全省两名考生之一。
坦诚 为她争取到40万港币奖学金
面试后,王海莲回到下关一中,积极地投入到高考的冲刺复习中。根据香港浸会大学的规定,取得该校全额奖学金必须具备以下录取条件:不仅要通过学校的面试考核,高考成绩还要在640分以上,英语要在120分以上。
但命运似乎和王海莲开了个玩笑。就在高考开始时,去年刚做过肝移植手术的父亲病情出现恶化,家中接到昆明医院的病危通知。在高考紧要关头,王海莲心绪难平,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高考成绩公布后,平时成绩和省统测考试一直在班上前5名以内的王海莲的高考分数竟是611分。其中,英语考分136分。王海莲在内心默默地说:“香港!再见了!”
面对高考的失误,王海莲主动打电话向香港浸会大学招生人员如实报告了高考分数,并客观地说明了自己高考失误的原因。香港浸会大学的招生人员安慰她说,根据面试和高考成绩,学校会考虑录取的,但获全额奖学金则可能有困难。
这时王海莲则诚恳表示,因父亲生病花费巨大,家中现在经济很困难。如果没有全额奖学金自己决不会让家中举债供自己读书。她乐观地向学校的招生人员表示,分数并不能说明自己的实力。即使自己在内地上大学,她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尽力学好知识。大学毕业时如果情况允许,她会再度选择报考香港浸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海莲的真诚打动了招生人员,他们研究后最终决定录取王海莲并给予40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
憧憬 香港的生活是一种挑战
6月26日下午6时,王海莲的母亲“意外”地接到香港浸会大学的招生人员电话通知的“喜讯”。而此时,王海莲已默默地回到下关一中正在查找填报志愿的相关资料,准备报内地的高校。
接到母亲电话通知的喜讯,王海莲及时地回复了香港浸会大学的招生人员并致以真诚的感谢。她说通过参加港校的面试,最有感触的是香港学校招生人员待人平等、和蔼、一视同仁。
英语是王海莲的强项。也是让同学羡慕的。她不怕“丢脸”会大胆去说。在学校她善于与学校的外教主动交流,并和外教成为好朋友。谈到学习英语的经验,王海莲说兴趣是关键。在听力上,王海莲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看英语版的动画片并从中受益匪浅。她津津乐道地回忆起看《狮子王》的情景。她说听力要从浅显的开始。为了锻炼自己英语“说”的胆量,她参加了“疯狂英语”培训。课余则喜欢听英文歌碟,看各种中英文杂志。她认为杂志比较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拓宽信息面。
对即将开始的香港生活,王海莲充满憧憬,也做好了准备。她说,通过多方了解,她清醒地认识到香港高校的学习会很苦。但自己早已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这种苦是自己喜欢的挑战,是一种快乐。从进入香港浸会大学学习之日起,她就要准备好大学毕业后再考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准备。谈起未来,王海莲信心百倍。
秦蒙琳 通讯员 李宝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