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伍卫军(左二)一家在救助中心团圆。 |
■策划:张英姿
■执行:文安 张薇
■摄影:李小萌
本报“寻亲档案”让顺德市民伍先生全家团圆
“孩子不见40多天,我们为了找他,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他爸爸专门做了一件衣服,前后都印着卫军的照片,在广州的大街小巷走了两天。”昨日早晨,伍卫军的家人从顺德赶来,在广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见到了分别月余的儿子。值得一提的是,伍先生所在公司的领导也一同前来,当看到救助保护中心无家可归的孩子时,他现场捐出1300元,作为提前送给他们的中秋礼物。
媒体上寻人曾引来骗子
伍卫军的妈妈郑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学习成绩很好,上学期考试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作为奖励,她趁暑假带伍卫军到浙江旅游。“玩了整整一个月,卫军没有写作业,回到顺德后一直不开心。我要他写作业,他竟然跑了。”伍卫军离家的当日,郑女士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在顺德找到半夜,最终以“失踪”报警。
伍先生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在多家媒体刊载儿子的照片,希望有好心人提供线索。郑女士告诉记者,寻人启事发出去之后,她接到过好几个骗子的电话,“让我把钱存到什么账号里,就告诉我儿子在什么地方。”郑女士顾不得真假,糊里糊涂受了不少骗。
“不管他在哪里,活着就好”
“卫军的爸爸也来过广州,还特制了一件印着儿子照片的衣服,那么热的天,他在大街小巷步行了两天。”当所有的办法都想过之后,郑女士有了不祥的感觉,“我开始天天买报纸,一天要10多块钱,除了看寻人启事,还看社会新闻,看有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郑女士难过地说,那个时候,只要哪里有刑事案件,她都要问清楚有没有小孩子受伤害,“我有时候想,也许卫军真的找不到了,但不管他在哪里,只要活着就好。”
9月17日,郑女士看到儿子的照片登在本报的“寻亲档案”里,她扔掉刚刚买的菜,飞跑回家把消息告诉卫军的爸爸。“厂里的领导早就知道这些事,今日为了赶早,他用自己的车送我们来广州。”郑女士抚摸着儿子的光头,满面笑容。
伍卫军不舍救助中心伙伴
伍卫军的表情很奇怪,他静静地站在父母身边,偶尔和弟弟玩耍一会儿。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回家时,他紧闭着嘴不回答,只顾低头看着自己的脚。
记者再问他时,伍卫军仍然默不做声,只是像个大人一样抱起自己的弟弟,亲了亲,随后脚步挪向自己的父亲。当他把脑袋靠在爸爸身上时,记者在他眼里看到了依恋。
在妈妈的建议下,伍卫军和父母、弟弟一块拍了张合影。面对镜头,沉默寡言的伍卫军终于露出了一丝浅笑,随即又收起笑脸,一副沮丧的样子。一位工作人员问他,是否会想念救助保护中心的老师和伙伴,伍卫军嘴角轻轻抽动了一下,接着眼眶就红了,豆大的眼泪滴了下来。他扭转头去,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哭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