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欧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摄影代表作。你给大家展示一下。这组作品给大家说一下。
张鸥:这组作品叫《爸爸和我》我拍得是西方的父亲收养了中国女儿的合影。这是一组系列,我拍了60多部,我主要想反映就是多元摩登的家庭,在多元化国际化的大都市里面我们是如何看待多元化家庭的,我们是如何看待男性和女性在家庭里面的角色,还有就是那种细微的幼年女性和男性之间微妙的感情,很多都是白种人,大部分都是白种人,另外不同民族的爱是特别无私的爱,那种父母的爱,家庭是一个层面,另外一个层面想反映就是国家直接的关系,这些年轻的孩子代表了中国,或者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例如印度这样,他们是一种新生的力量,有一种潜力在里面,父亲就代表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已经发展特别好了,他们就想父亲对女儿那样呵护我们成长,教给我们很多的经验,如何发展中国的经济,但是他们也对我们非常的害怕,如果我们强大起来了对他们就构成了危险,他们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黄色威胁,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现象,中国强大的会打破这种国际力量的格局就会影响平衡,女孩子长大了会离开家庭,会离开父母,父母有一种担忧,是一种又爱又恨的感觉。
主持人:其实这组照片系列有多少家庭呢?
张鸥:我当时拍了大概有70-80个家庭,我拍了有60家左右。70-80家就是联系我拍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拍了60家,作为这个系列有45张作品。
主持人:你去拍摄,你会跟他们之间有一个怎么的沟通和交流,听他们讲故事吗?
张鸥:很多故事,主要一点我能看到就是他们有特别多的爱,就挺不理解的,因为我也是中国人,也是中国的年轻女性,我总是觉得素不相识怎么会有这么多爱呢?就特别不理解,我看得每一家都有共性,他们都特别无私对中国的孩子,就把他们当成亲生孩子,虽然是中国制造,但是他们就尽一切的力量帮助他们成长。他让一些女孩子读最好的学校,受最好的教育,甚至比他们亲生孩子的教育还要好。
主持人:其实在这些外国领养中国孩子家庭,有些家庭是自己有的亲生孩子了。
张鸥:很多自己都有孩子,就有一些爱心,想领养一个一些其他国家的孩子,就有一些自私的感觉,例如四川的孤儿,中国人领养还要想想是残废了,国外有些人首要领养残疾的孩子,我这里有几张残疾孩子心理发展就特别的健全,在国外那种的环境挺感动的,他们在国内反而不是很好。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组照片在构图方面比较好,跟你之前有画图的基础有特别大的关系呢?
张鸥:对的,色彩特别的鲜艳,构图特别的讲究,因为我学了很多绘画,我对这些非常的在意,虽然是摄影,但是希望有一种画出来的感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